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动态
院士动态

多位院士汇聚电子科大 聚焦基础与前沿研究

 

时间:2019-06-14
来源:科学网  【责任编辑:】
【字号:    

  6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祝世宁、陈润生、徐宗本做客电子科技大学,用一场场高水平学术报告庆祝该校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成立五周年,并受聘为该院青年教师学术导师。

  报告中,院士们围绕“聚焦国家基础研究战略,筑梦世界科技创新前沿”的主题,介绍了所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自己对相关领域的思考与展望。

   

  祝世宁在报告中回顾了四十年来坚持准相位匹配研究,发展介电体超晶格材料体系的发现与探索、推进与发展、应用与展望,通过一系列生动事例展示了基础研究的作用与魅力。如今,这种微结构功能材料正在推动非线性光学和量子光学研究,发展新型激光器件和量子信息技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陈润生是中国最早从事理论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他说,生物医学已进入可计算、可测量、可建模的大数据时代,推动了精准医学的发展,为疾病治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也将使医学走上从诊断治疗为主到健康保障为主的本质变化。他分析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于精准医学时存在的问题,认为人工智能要在中得到更好应用,必须获取丰富知识,向真实的脑结构和运行机理学习。

  徐宗本认为,得益于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人工智能突破了“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拐点,成为当前十分热门的领域和话题,但从“可以用”到“很好用”还存在诸多技术瓶颈,亟需重大技术变革,其背后的本质仍然是回答好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大数据计算的基础算法等数学问题。他说,AI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必然会影响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论。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看,数学与AI交互作用的本质是提倡“模型驱动”与“数据驱动”相结合,这种结合具有巨大潜力。

  作为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光灿院士说,五年来,基础院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迅速发展,引进了许多国内外高端人才,取得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对提升学校的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在量子信息领域,基础院已经初步建立起实验研究基地,组建了一支年轻有为的研究队伍,并承担若干国家级重大项目,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该校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院长王志明在论坛上回顾了建院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取得的成果。他说,基础院五年来汇聚了一批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不断强化基础研究氛围,打造基础与前沿学术高地,支撑与学校工科匹配的理科建设。目前,基础院已经汇聚了一支由50余名高层次人才组成的研究队伍,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国家级科技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700余篇,其中Nature Catalysis、Advanced Materials等高水平期刊论文4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40余篇。(李果 陈伟)

导航
首页
学部介绍
院士信息
院士大会
院士增选
智库建设
出版物
学部工作局
动态
学部动态
媒体报道
咨询评议
学术交流
科普活动
院士动态
专题
2021中科院院士增选
2019中科院院士增选
陈嘉庚科学奖
科学与中国
学术引领
科学人生·百年
院士文库
缅怀院士
中科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
纪念学部成立60周年
院士口述故事
工具栏
院士邮箱系统
院士增选系统
学部咨询项目管理系统
学部学科项目管理系统
院士退休信息报备系统

id_start124339id_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