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田在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3月3日15时17分在北京病逝,享年96岁。
田在艺,男,1919年12月5日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县。1945年6月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玉门油矿参加工作。1950年,奉派到陕西延长油矿工作。1953年6月,任石油管理局西安地质局地质师。1955年,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调处总地质师和研究所副所长。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任新疆石油管理局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60年,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兼总地质师、松辽石油地质调查处处长。1964年,参加大港油田石油会战,任天津大港油田勘探指挥部副指挥兼总地质师。1966年,参加江汉油田石油会战,任江汉油田副指挥兼总地质师。1972年,任江汉石油学校副校长。1973年,任吉林油田勘探指挥部副指挥兼总地质师。1980年,任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地质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田在艺先生是国内较早倡导和发展陆相生油理论的地质家之一,于1959年撰写了《中国陆相地层的生油和在陆相地层中找油》,首次全面系统分析了准噶尔、塔里木、鄂尔多斯、松辽等18个主要沉积盆地陆相生油岩的形成环境和分布,并对伊犁、沁水、民和等9个中小型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论述,为我国在陆相地层勘探油气提供了科学论据;是国内较早倡导以盆地为单元系统开展盆地研究的学者之一,提出“沉积盆地是油气形成与赋存的基本地质构造单元”,“生、储、盖、运、圈、保等条件的有机匹配是寻找油气田的基本地质要素”,提出沉积盆地控制油气生成与赋存的9大因素和含油气盆地分析的10项内容,是含油气盆地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创立者之一;主编了《中国含油气区大地构造与油气远景评价》;组织领导并直接参与全国第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系统研究自元古代至新生代各地质时期岩相古地理及油气分布规律,为油气勘探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油区岩相古地理学。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5次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首届李四光地质科学研究者奖、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田在艺先生是我国大庆油田主要发现人之一,一生治学严谨、厚德博学、坦荡无私、甘为人梯,为我国石油勘探事业起步、壮大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我国石油科技和勘探事业贡献了毕生心血,是我国石油工作者的杰出典范,他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