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陆启铿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8月31日凌晨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陆启铿先生1927年5月17日生于广东佛山,幼年时因患骨髓灰质炎导致终生双腿残疾。1950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1951年7月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筹备处,此后长期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80-1983年期间任常务副所长(主持工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陆启铿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国际一流数学家,长期从事多复变函数论和数学物理领域研究。他作为华罗庚先生归国后第一批亲传弟子,继承了华罗庚典型域上多复变函数论,开拓了多复变函数论与复几何、多复变函数论与理论物理的研究方向。他关于仅以曲率刻画单位球的成果在国际上被称为“著名的陆启铿定理”;提出的关于Bergman核有无零点的“陆启铿猜想”是建国后国际数学界首次以中国数学家命名的猜想,相关区域被称为“陆启铿域”,至今仍为多复变的研究热点;率先发现与曲率联系的多复变施瓦兹引理的成果,在国际上被称为“陆启铿不变量”和“陆启铿常数”;与华罗庚先生合作,建立了典型域的调和函数的系统理论,解决了拉普拉斯-贝尔特拉米方程的狄利克雷问题。他推动了中国数学物理领域研究,率先指出了规范理论和纤维丛联络论之间的联系,并以联络论观点讨论了作为规范场的引力场。他培养了学生三十余名,大多已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如陆汝钤、钟家庆、周向宇、管鹏飞、刘克峰等国际著名学者。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首届“华罗庚数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科技奖励。在耄耋之年仍然勤耕不辍,于2013年获得《中国科学》优秀论文奖。
陆启铿先生身残志坚,一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严谨求实,无私敬业,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了我国数学事业,为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风范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