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创天院士

【字号:    
陈创天院士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创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10月31日9时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陈创天,男,1937年2月18日生于浙江奉化。1956年至196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2年至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198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调至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中国科学院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陈创天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晶体中心主任。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创天院士毕生致力于无机功能晶体材料的研究工作,立足原始创新,兼顾国家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取得了多项世界级创新性成果,引领和带动了国际非线性光学晶体学科发展,推动了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实用化和商业化,促进了激光技术的发展。1965年,他选择非线性光学材料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方向,率先提出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硼酸盐体系中相继发现了BBO和LBO晶体,这两种非线性光学晶体性能优异,获得了商业化广泛应用,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牌晶体”。他提出了寻找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结构选型依据,指导团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现了KBBF晶体,利用该晶体首次实现深紫外激光输出,打破了国际激光界长期以来的“200nm壁垒”。他与合作者发明了KBBF晶体棱镜耦合技术,获得中、美、日专利授权,保障了中国在深紫外固体激光方面的国际垄断地位。他是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专项“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首席科学家之一,该项目的完成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出实用化、精密化全固态激光器并成功应用于前沿装备的国家。陈创天院士为奠定我国非线性光学晶体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为人工晶体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先后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6年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1991年国家发明一等奖,2007年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以及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之一Laudise奖,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陈创天院士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以渊博精深的专业学识和正直的人格魅力吸引了莘莘学子投身门下,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他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任职国际学术团体,着力提高中国晶体材料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陈创天院士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始终践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以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为己任,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取向,淡泊名利、唯实求真,强调团队精神。他以非凡的业绩和高尚的品格,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敬和爱戴。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