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院士口述故事是通过院士口述、组织访谈、史料编纂等方式,以挖掘整理广大院士在科研生涯中亲身经历的中国科技界的重要事件、所承担的重大创新成果以及为国家科技事业作出的贡献为重点,以“小故事”的呈现方式,通过多媒体相结合的传播形式,面向公众传播,弘扬科学精神,展示科学家风范,扩大中国科学院和学部的社会影响。

孙家栋:钱学森带领我们搞航天


  1958年4月,我结束了在前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的学习回国,组织上安排我到当时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工作,直接参加了中国导弹从仿制和改型设计到自行设计研制的导弹总体工作。当年听钱学森给我们讲导弹基础知识《导弹概论》,他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复杂的尖端技术、深奥的导弹理论阐述得清清楚楚,那些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工作中我有幸与钱学森有了很多接触,因此得到了他的许多教诲。

  当年国家一穷二白,技术基础十分薄弱,钱学森却能够在国家发展导弹武器、发展航天技术等重大问题时提出有自己独到之处的设想和建议供中央决策。在国家做出发展导弹决定后的具体实施方法研究中,他提出要按照国家当时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做起。首先仿制,然后改型,循序渐进,积累一定经验后必须走自行设计、自行研制的道路。他在组织科技人员翻译和消化苏联的图纸资料、派遣技术人员向苏联专家跟班学习时,强调要按照聂荣臻元帅提出的:通过仿制、“爬楼梯”、大练兵,向独立设计的方向发展。

  1960年11月5日,钱学森作为P-2(后命名“东风1号”)仿制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委员会委员,在我国酒泉发射基地协助聂荣臻、张爱萍组织了这次导弹发射工作。导弹发射成功后,现场科技人员和解放军官兵都禁不住热烈欢呼,聂荣臻、张爱萍等与钱学森热烈拥抱、握手,互致庆贺。聂荣臻在庆贺辞中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从此,中国自行研制试验的“东风2号”、“东风3号”导弹等均相继成功,为我国的航天技术打下了基础,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同年8月21日,中国科学院把研制人造卫星列为重点任务,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的581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和业务领导。小组首次提出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早期设想蓝图,组织制定了星际航行发展规划,安排了各项空间技术的预先研究课题,为我国空间技术早期发展做出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对中国航天科学技术领域的进步起到了奠基作用。

  1965年1月8日,钱学森分别向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副总理呈送报告,提出我国研制人造卫星的条件已经具备,建议制定我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同年5月,中央专委同意中国科学院提出的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方案和第一颗人造卫星在1970年左右发射的设想。

  1967年炎热盛夏的一天,正当我一心扑在我国自行研制的“东风3号”中近程导弹总体设计改进后试验、发射、数据分析的紧张工作中时,接到了由钱学森推荐、聂老总批准调我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组建和领导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并担任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的通知,钱学森的点名推荐使我从导弹总体研究走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行列。

  刚开始参加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我就首先从系统总体角度出发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技术方案。作为卫星研制的总体技术总负责人,我遇到困难及时请教钱学森,在他的指导下各个系统都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钱学森对我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技术负责人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和支持,让我受益无穷。为了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才智,他总是与我们共同探讨重大技术问题,并且诚恳地说,你们提的建议如果成功了,功劳是大家的;失败了,责任由我来承担。这番话,让我丢掉了许多顾虑,几十年干航天每当遇到重大问题就想起了他勇于负责、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的工作作风。

  当时我们根据第一颗卫星“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的基本要求,在钱学森的支持下,对卫星总体方案作了若干简化性修改。最后确定的“东方红1号”卫星分系统组成包括:结构、热控制、电源、乐音装置、短波遥测、跟踪、天线以及姿态测量装置。卫星重173kg,采用自旋稳定方式,运载火箭末级加观测裙与卫星一起在空间运行,可使亮度达到2~3等星。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运行正常,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这次成功为以后各类卫星的研制积累了经验。

  “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在钱学森的支持下,我又先后担任了“实践1号”科学试验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担任了“东方红3号”大容量通信卫星、“风云2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1号”地球资源卫星和“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航天工程是大量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只有善于组织和引导科技人员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创造出倍增效果的综合科研成果。在工作中,我从钱学森那里学到了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工作方法,针对航天工程系统复杂、技术密集、可靠性高、综合性强、风险性大、研制周期长等特点,注重抓系统性、目标性、整体协调性和最佳性的原则,一切从总体目标出发,设计方案力求正确、可靠,最终求得总体合理,确保成功。

  

  (节选自孙家栋:钱学森带领我们搞航天.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

  

  该文由院士文库团队整理

© 1996 - 201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