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院士口述故事是通过院士口述、组织访谈、史料编纂等方式,以挖掘整理广大院士在科研生涯中亲身经历的中国科技界的重要事件、所承担的重大创新成果以及为国家科技事业作出的贡献为重点,以“小故事”的呈现方式,通过多媒体相结合的传播形式,面向公众传播,弘扬科学精神,展示科学家风范,扩大中国科学院和学部的社会影响。

倪嘉缵:逆境中不忘发展无机材料科学——追忆严东生先生


  严东生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早在文革期间,为了编制化学学科发展规划,我专程去上海请教严先生,他对无机材枓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有前瞻性的设想。后来在院士活动过程中(过去院士经常是按专业分组活动),严先生又是无机组的领导,常给我们讲科学研究的方法及学科发展应注意的问题。严先生又曾担任化学学部主任,我也在学部担任些工作,所以可以说在他领导下进行工作。九十年代末由柳怀祖捐赠,在青海盐湖所成立"柳大纲优秀青年科技奖",严先生是该基金及评审组的组长,由当时学部工作人员李洪海等进行组织工作,我曾协助严先生担承副组长,后期因严先生担任很多要职并年事已高,所以有关"优秀青年科技奖"的评奖工作由我代替严先生进行运作。我们在评奖前后均向严先生请示,我记得在他去世前不久,柳怀祖、李洪海等还专程去他家汇报评奖结果。在严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化学部办公室建议我撰写短文以作记念,由于我的活动没有任何记彔,目前记忆力已有严重衰退,所以只能回忆严先生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件事。

  那是在文革期间,具体哪一年我已记不请了,当时许多研究所的原所长(我记得严先生是当时硅酸盐所所长)还处于靠边站、被批斗、不许参加任何学术活动的境况,而科学院要求编写学科规划。我承担了起草无机化学的规划初稿工作,而无机材料又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部份,我想到严先生既是无机材料的专家又长期领导硅酸盐所开展了许多陶瓷材料的工作,同时严先生又参加了我国第一次科学规划的起草,所以起草无机化学发展规划调研工作的第一站要去上海请教严先生,但当时我跟严先生还不太熟悉,并且那时的大环境是,很多科学家均避免与外界接触和谈论科学发展问题,所以生怕很难见到严先生。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专程去上海。与严先生联系后,他热情接待了我,只字没有提到当时靠边站的处境,而对无机材料今后的发展,高瞻远瞩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如要注意功能陶瓷材料、高温陶瓷材料、功能无机材料等,从世界发展趋势谈到我国今后各方面的需求,一再强调作规划必须既看到世界的科学发展趋势,要有前瞻性及创新性,又要研究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的实际需求,这些都是严先生从事科研工作及对科研组织领导工作的宝贵经验,这次谈话后也为我如何编写科学规划指明了方向。严先生在逆境中还能非常认真负责地为做好学规划提出建议,使我深受感动。

  (注:严东生院士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主任时,倪嘉缵院士为副主任,两位先生曾共同领导化学部的工作)

  (本文由倪嘉缵院士本人撰写)

© 1996 - 201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