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院士口述故事是通过院士口述、组织访谈、史料编纂等方式,以挖掘整理广大院士在科研生涯中亲身经历的中国科技界的重要事件、所承担的重大创新成果以及为国家科技事业作出的贡献为重点,以“小故事”的呈现方式,通过多媒体相结合的传播形式,面向公众传播,弘扬科学精神,展示科学家风范,扩大中国科学院和学部的社会影响。

王大珩:从导弹轨道跟踪与测量到“863计划”


时间:2023-07-24作者:

1.150工程

长春光机所成立后,我们继续致力于光学仪器为国服务,当时最重要的是150工程。它是一套对导弹的轨道进行跟踪及精密测量的大型光学系统,简称跟踪电影经纬仪。为了达到任务要求,这个系统除跟踪电影经纬仪之外,还有时间统一勤务设备、引导雷达、程序引导仪、判读仪及数据处理设备等。当时只有美国装备了类似的设备,敢不敢接受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是对长春光机所的重大考验。国防科委钱学森副主任极力主张由我们所来干。我敢于承担这项任务,是相信长春光机所有足够的实力,在光学技术上已有了相当配套的技术基础,包括科研、工程设计以及加工的技师和熟练的技工。我们的技术水平已从1958年研制“八大件”高精尖仪器中体现出来。接受任务后,我们发动全所技术力量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又到试验基地参观考察。在精益求精的思想指导下,全所上下群策群力,再加上协作单位的大力支持,按时完成了任务,许多技术指标都超过了设计要求。这套光学设备的研制成功,使我国的光学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在这项任务中,除了两位副所长一起,共同全面负责领导工作外,还在具体方案上提出建议:(1)设计望远镜的十字线结构,使瞄准线不因镜筒扭曲而改变,以提高瞄准精度;(2)水平转轴采用滚轮弹簧支撑及驱动系统,大大增强水平轴运转的灵活性、平稳性及自控能力;(3)光学作用距离的总体分析。这套光学设备投入使用后,我们又继续对有关技术性能不断改进,现已发展到了第四代,具备了红外及激光自动跟踪能力,能用计算机实时运算及输出数据,具有激光测距单机定位以及微机控制等先进性能,在技术上已可与国际同类产品比高低。在我主持的这项工作中,唐九华同志在具体设计工作中起了核心作用。

150工程很成功,培养了许多能综观全局,驾驭总体,理论结合实际的人才。

2.“863计划”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宣布实施震惊世界的《战略防御倡议》(简称SDI),被世人称为“星球大战计划”。它是针对前苏联的战略洲际核导弹,来构成一个战略防御威慑系统。强激光作为系统核心的武器,通过直接(卫星、天基)或间接(地基)发射台将激光指向来犯的导弹并摧毁之。倡议的提出,并不是依据已有的技术途径,而是更近于设想。以激光而论,连采用哪一种激光器,能达到何种强度都在未定之中,其他如跟踪瞄准、指挥系统也都尚未解决,然而通过倡议的探索性实施,除了起到威慑作用之外,更可以对涉及武器进展的高技术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推动。这将能使美国的高技术在遇到西欧和日本强烈挑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诚然,在世界霸权竞争的年代里,高技术就是实力竞争的战场。为此,各先进工业国家,对于这个倡议都感到不能等闲视之。西欧各国共同提出了发展高技术的“尤里卡计划”,日本也在发展高技术方面采取了措施,前苏联在里根总统坚持搞SDI的强硬态度下,除在战略上采取措施外,也提出了发展高技术的措施。

我们怎么办?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对策,那么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从原子弹、氢弹、导弹及空间技术所形成的举世瞩目的国威优势很难保持,从而必然影响我国国防建设和国际地位。国防科工委针对这一情况,召开专家座谈会,分析了美国《战略防御倡议》的军事意义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分析了在技术上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及其现实性。认为按照我国的经济实力,在发展国防高技术方面,在规模上无法和美苏相比。但是像我们搞原子弹、导弹、卫星那样,着重一个“有”字,就是说不在数量上计较,但要有。因此在座谈会上形成一种共识:要以有限的目标,突出重点,进行高技术跟踪,所取得的成果还要有带动一片的作用。这样,花钱只是美国的百分之二、三,而可以保持我国的国际地位,影响两霸平衡。同样重要的是我国多少年来通过发展国防尖端技术而锻炼出来的一支经验丰富、高水平的科技队伍,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不致于流散,并藉以培养年轻一代,为下一世纪的发展铺设道路。至于经费问题,国家应该下定决心,开始不能用太多的钱,正如参加会议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光电所副所长林祥棣所说的,希望每个中国公民拿出一两个鸡蛋的代价作为起步的投资。

出乎意料的是,在制订国防计划额定经费时,对这样重要的事在经费上却全无着落,关心的人为此忧心忡忡。当时陈芳允同志和我商量,打个报告给最高领导申诉此事,并作为建议,要我来起草这个建议书。

我先请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的潘厚任同志写了建议书的前半部,阐述对SDI的情况分析和国际动态,我自己则写了我国应采取对策的主文,主要归纳了专家座谈会上的意见。我又邀请航天部科技委的杨嘉墀,因为他对空间高技术很熟悉,还有我国核科学家前辈王淦昌,经商量定稿后,由我们4人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名义,于1986年3月5日,联名上书邓小平、胡耀邦、和赵紫阳等同志,题目是《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在准备报告过程中,得到张宏同志的支持,报告先送到小平同志那里。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仅隔一个星期,小平同志在我们的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说这件事极重要,并要赵紫阳抓好此事。为此,我们4人还受到国务委员张劲夫同志的亲切接见,我想这是因为张劲夫同志过去是中国科学院的党组书记,他和我们4人都很熟悉。

经过一系列的高层会议,把发展高技术的范围扩展到全方位,由财政部划出专款,并按照小平同志指示,考虑今后高技术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规划以“军民结合、以民为主”作为指导思想。继之又组织了一系列的专家会议,将这个规划命名为“863计划”,以标志这个计划是在1986年3月由小平同志亲自批示的。整个计划包括7个大项目,15个主题项目。这7个大项目是:(1)生物技术,(2)航天技术,(3)信息技术,(4)先进防御技术,(5)自动化技术,(6)能源技术,(7)新材料。对于各专项课题都组成了专家组负责专题论证、任务分配和经费分配。整个“863计划”按民口、军口分别由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负责管理,现在工作开展两年多,已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上述一些回忆,是想通过自己切身的经历,说明我在光学方面的一些成绩是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而取得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如果这些事情值得记录的话,功劳要归于大家,我只是其中的一员,绝无可以自诩之处。

(节选自请历史记住他们——中国科学家与“两弹一星”.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 1996 - 201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