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将在5秒钟后带您返回网站首页 !
咨询评议
网站检索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
     条15号
邮编:100190
Email:webeditor@cashq.ac.cn
关于把塔里木河列入国家大江大河治理计划的建议

时间:来源:     字体大小[]



 一、塔里木河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母亲河”,关系到整个塔里木盆地的生存与发展

    塔里木河(简称塔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全长1321公里,与其源流构成的塔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312.5亿m3,流入塔河干流的水量约50亿m3,流域内灌溉面积1735万亩,滋养着南疆780万各族人民,被当地誉为“母亲河”。作为塔里木盆地水系的主干,它还与面积近44万平方公里的塔里木盆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荒漠生态系统息息相关。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塔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是依河而生,伴河而存的,沿河两岸形成连续不断、宽窄不一的荒漠河岸植被带,在下游的两大沙漠之间,被人们称为“绿色走廊”。50年代以来,由于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使塔河流量及其时空分配极不均衡,现已断流320公里,两岸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绿色走廊”生存告急。

    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
    处于塔河下游的阿拉干沙漠地区,由于长期断流,目前地下水位由于缺少补给,由50年代的3米下降到12米以下;水质也随之恶化,矿化质已高达5g/L,大大超过人畜饮水的标准。

    胡杨林面积锐减,自然植被衰退,沙漠扩大
    1958年胡杨林有780万亩,1979年为420万亩,80年代以来虽经全力恢复与保育,到 1995年为713万亩,37年中减少了70万亩,平均每年减少近2万亩。塔河下游胡杨林由50年代的81万亩锐减到1995年的11万亩,尤为严重的是,由于以胡杨林为主的河岸植被屏障作用的衰退,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姆塔格沙漠正趋于合拢,直接影响到塔里木下游垦区,并对该区的218国道及规划中的青(海)新(疆)铁路构成严重的威胁,塔河终端的台特马湖亦已经干涸成为新的沙漠。

    良田被迫弃耕、农业自然灾害频发
    在塔河下游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共有5个团场,近年来,由于缺水,35团先后搬迁了37 个边远连队,种植面积由80年代的10 多万亩下降到目前的不足6万亩。34团由60年代的8万亩到90年代只能维持在3万亩左右。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垦区内进入80年代以来,霜冻、大风、冰雹经常发生,特别是90年代以来,次数明显上升,危害严重。35团累计植树17620亩,存活率仅49.1%,受1998年4月20日的大风和霜冻袭击,已播的2.06万亩棉田全部受冻,其中1.8万亩棉苗冻死,2309亩果园绝收,34团的1.5万亩棉花和香梨绝收。

    2.人为因素是塔河流域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

    根据气象部门观测,塔河流域的降水量,从50年代以来,虽有波动,但没有减少。从塔河 6条(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喀什噶尔河、渭干河、开都—孔雀河)源流河的总径流量的变化可得到证明:年平均径流量50年代(1957—1959)为308.1亿m3 ; 70年代为312.6亿m3; 90年代(1990—1996)为324.5亿m3。

    然而,从塔河源流向干流输水量呈明显递减趋势。塔河干流首站阿拉尔水文站,50年代的年径流量为49.35亿m3; 70年代的年径流量为44.98亿m3; 90年代的年径流量为40.36亿m3,减幅达20%。从塔河干流上中游到干流下游的来水量大量减少。塔河干流下游首站卡拉水文站,50年代的年径流量为13.53亿m3; 70年代的年径流量为6.69亿m3; 90年代的年径流量为2.88亿m3,1997年仅1.94亿m3,减幅达85%。

    引起塔河断流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是:

    大量开荒造田,源流区与上游引水量加大
    由于耕地面积从80年代的50万亩扩大到目前的80万亩,人们在干流的上、中游段沿河两岸任意掘口引水达138处,还有大马力的抽水机上百台。但引水大部耗散在沙漠之中,浪费极大,以致下游无水可供。

    灌溉方式粗放落后
    农区灌溉定额高达1200 —1500 m3 /亩,且水量愈往下游愈益减少,阿拉尔至新满渠180公里,沿途每公里减少360万m3;新满渠至大坝284公里,每公里减少400万m3;特别是在中游段的大坝至卡拉的203公里区段内,每公里减少1010万m3;致使从下游起点的卡拉站水量从50年代的13.53亿m3,减少到1997年的1.94亿m3,当年大西海子水库干涸。

    流域内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在中下游干流区漫流浪费水资源十分严重。干流段河道基本没有控制性水利工程,现有工程老化严重失修,水毁工程修复缓慢。河床淤沙严重,河道输水能力急剧下降。

    缺乏流域总体规划
    流域内各地州、兵团、石油开发部门等各自为政,全流域水资源缺乏统一管理。流域内干流与源流之间、上中下游之间、近期与远期之间、生产、生活与生态用水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矛盾,造成下游撂荒。另一方面又不断无规划地大量开荒,80年代末,塔河沿岸的耕地仅有50万亩,现已达80万亩以上,超过按水土平衡测算的最大允许开发面积。

    三、建议把塔里木河流域列入国家大江大河治理计划

    塔河流域的治理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1997年12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已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尽管如此,实现对塔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仍极为艰难,关键是对塔河流域生态危机认识不清、投入不足,措施不力。

    塔河流域覆盖南疆4个地州,境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个师以及塔里木油田等,都认为塔河应该整治,但需要统一协调。塔河流域虽然从地理上是一条区内河流,从水土流失的角度不涉及其他省区,但塔河流域的问题是风沙和沙尘暴问题,这不仅影响新疆,而且波及整个西北地区乃至整个华北甚或境外。象这样的问题必须由国家出面解决,只靠地方政府是无力解决的。

    塔河流域治理不仅是我国西北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还关系到新疆众多少数民族生活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民族感情、以及边疆的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塔河流域治理不仅有明显的社会与生态效益,而且还有潜力很大的资源和经济效益。从国家战略西移的角度,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缓解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压力、缩短东西差异也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塔河流域治理将包括一系列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这样必将在一定意义上拉动内需、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还将使南北疆的经济得以协调发展。塔河流域治理不仅能够保证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且还可保障塔河下游生态用水,可使以胡杨林、灌木、草地为特色的植被覆盖明显提高,减少裸地面积,这对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的维护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建议国务院把塔里木河列入国家大江大河治理计划。

    塔河流域整治的方针应为:控制上游用水、整治中游河道、保护下游绿色走廊,维护全流域的生态效益。

    塔河流域整治的重点是:对中游河道进行整治、束河筑堤,并使灌区逐步实施渠道化,这样有望获得增加20-30亿m3 水,尤其是对下游生态环境至关重要的10多亿方的水资源。

    整治塔河流域,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对塔河流域生态危机的认识;其次,组织有关部委和地方编制详细的治理工程计划,明确生产与生活和生态用水的比例、上中下游用水比例、地方与兵团及国家大型企业用水的比例;第三,制定合理的取水价格,通过生物与工程等各种措施,保证绿色走廊畅通;第四,在治理中要加强源流区、干流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从而,让这条新疆人民的“母亲河”继续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和民族繁荣起到滋养作用,确保其对塔里木流域生态环境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并减少东亚北部的风沙源。 
  
  
 

打印】【关闭】【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将在5秒钟后带您返回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