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每两年一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品行端正、学风正派的中国公民,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就,并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或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可被推荐并当选为院士。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对促进中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非中国公民,可被推荐并当选为外籍院士。
“科学与中国”科普活动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发起,由中国科学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高层次公益性科普活动。
“科学人生·百年”主题活动,旨在宣传展示恰逢百年诞辰的院士们矢志报国的崇高理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院士文库项目于2011年启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办,旨在汇聚学部史料,沉淀院士文化,传承科学精神,服务社会发展。经过十年努力,院士文库在院士综合资源采集与保存、网站建设展示方面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工作积累。
承担学部主席团、各专业学部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各工作小组等日常事务工作;承担学部发展规划、政策规章制度的研究制定和管理工作;承担院士增选、学部咨询评议、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等组织工作;承担院士服务与管理工作;承担学部学术交流、出版管理、科学道德建设等工作;承担学部及院科学普及与科学文化传播工作;承担院科技智库理事会办公室工作等。
承淡安
承淡安(1899.9.1-1957.7.1),医学家。江苏江阴人。1932-1933年赴日本考察针灸。曾任江苏省中医学校教授、校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从事中医内科和针灸教学研究工作,1930年创办针灸学研究社,参与研习者数千人,遍及国内及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国,1933年社中附设针灸讲习所,1935年成立了针灸专科学校制订了较为全面的针灸治疗伤寒的方法在理论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如对《伤寒论》、经络、腧穴、针法等均有精辟论述。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