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杂志社】周光召与《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
来源:中国科学杂志社【字号:大 中 小】
2024年8月17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
光召先生1984年起担任《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两刊”)副主编,1996~2007年担任“两刊”第五、六届联合编委会主编,2008年任“两刊”荣誉总主编。20多年时间里,光召先生为办刊工作倾注心血和热忱,引领和见证了“两刊”在新时期的改革和发展,为促进刊物发展和中外学术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两刊”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2010年时任“两刊”总主编朱作言院士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我们认识的光召同志——周光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论集》一书中发表一篇回忆文章,讲述了光召先生担任“两刊”主编时的工作历程。今天特转发此文,并以此表达我们对光召先生的深切缅怀之情!
——王恩哥,“两刊”总主编
光召先生自1984年12月起担任《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两刊”)副主编,1996年6月开始担任“两刊”主编,2008年3月任“两刊”荣誉总主编。20余年来,他培育着“两刊”,对“两刊”有着深厚的感情。
光召先生一直十分重视“两刊”工作,为此倾注了许多心血和劳动,并对“两刊”发展一直抱有信心。他根据现代科学强国也是科技期刊强国的历史事实,强调我们在科技发展的同时要发展科技出版,要有高水平的科技期刊涌现;要立足国内,走向世界,把“两刊”办成有世界水平的科技期刊。中国拥有世界1/5以上的人口,中国对世界科技的贡献,将来应该且没有道理不达到和中国人口规模相适应的程度,而这个程度,就足以支撑“两刊”这样一个国际性刊物,我们对此应该抱有信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这是非常艰巨的过程,要持续地努力10年、20年,甚至到2050年。我们需要一批人义无反顾地奉献给这样一个伟大事业。
光召先生的办刊思想十分开放和活跃。关于“两刊”的定位,他指出:“两刊”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好,因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全国性的,不要让科技界认为“两刊”仅仅是中国科学院的刊物。“两刊”必须面向全国,要为全国的科技工作者服务,应该为中国的科技界创造一个最好的刊物。“两刊”定位发表基础研究论文,也要面向国家的重大研究项目,如973、863等。要依靠广大科学家,鼓励他们把能够代表我们的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投给我们的期刊。
光召先生多次对“两刊”编委会和编辑工作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肯定。在2008年“两刊”新一届编委会换届时,光召先生说:“搞好一本刊可以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特别感谢老一代主编们为办好‘两刊’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比如说徐光宪先生,他的精神,我是非常之受感动的。”他还多次提到:“期刊编辑的作用很重要,准确、快速、出色的编辑工作是办好期刊的基础,各位编辑要有信心和雄心。我们要关注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们,应当给予他们各方面的支持。要稳定‘两刊’的编辑队伍。科学院可以想些办法,比如提供专项基金支持编辑参加学术会议等。”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两刊”面临国内外同行竞争走入低谷的时候,光召先生指出:国际接轨与全球化是趋势,提高科技期刊的国际化程度,寻找国外的编委是一条路。我们的期刊受到SCI的影响,稿源向国外流失,在一个时期之内是必然要发生的,必须经过努力来改变,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这就要主办部门给予经费和政策支持,还需要主编和编辑的共同努力。办刊最终要靠祖国的科技力量,可以考虑将“两刊”放在学部的平台上办刊。借鉴美国科学院的办法,由院士每年推荐3篇论文,减少审次,即推荐人负责,只有主编的终审。可否在学部主席团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2005年5月,光召先生和 “两刊”各位执行副主编联名提出“将《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放到中国科学院学部平台上运作和管理的建议”,建议中写到“我们建议中国科学院将‘两刊’放到中科院学部平台上办刊,这样做有利于作为主办单位的中科院更有责任和义务直接关注和具体指导‘两刊’的工作,并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放在学部平台上办刊,学部可以要求每个院士每年推荐若干篇论文在‘两刊’发表,此外作为学部的刊物,院士们也会主动来关注、关心、扶持这两种刊物;作为学部的刊物,将会吸引更多科研院所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关注,并愿意把他们部分原创性的高水平论文投向这两个刊物,从而使‘两刊’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两刊’已经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加上学部作为其支撑背景,院士和广大科技人员的支持,编委会和编辑部人员的努力工作,我们有信心把‘两刊’办成国内最高水平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学部专门成立了科普与出版工作委员会,以推动“两刊”的改革和发展。2007年5月,学部主席团五届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改革建议方案”;2007年10月31日院出版委通过了“关于推进‘两刊’改革的实施方案”。按照这两个文件的精神,“两刊”改革工作全面展开。
按照“两刊”改革方案,“两刊”编委会进行了换届。学部主席团原本请光召先生担任“两刊”总主编,我协助他负责“两刊”编委会工作。但光召先生表示,刊物发展需要坚持很长时间,编委会需要年轻化、需要活力,因此他推荐我担任“两刊”总主编。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信任,使我感觉到一代又一代老科学家的宽广胸怀和对“两刊”发展的关心和爱护,同时我也深深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压力。
一年多来,“两刊”在理事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的领导下,继续得到了荣誉总主编光召先生的关心和指导。我们从3个方面对“两刊”工作进行了改革:一是学部平台办刊。就是“两刊”要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平台上办,希望动员广大院士,并通过院士去动员全国广大科学家、特别是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支持“两刊”;二是主编负责制,现在各个刊都有自己的主编,主编或常务副主编有责有权决定刊物的发展,而且要制订目标,全力以赴谋求刊物的发展;三是自主办刊,各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各辑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自主办刊。我们的目标是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尽可能地反映我们国家科学研究的主流和总体面貌。为此,各辑主编身体力行,努力争取各学部常委会和广大院士的支持,组建国际化的编委会,广泛联系中青年科学家投稿,并积极争取国际稿源;《中国科学》杂志社认真贯彻主编的意图,走进实验室,主动争取优秀稿源,缩短出版周期,提高出版质量,以改革求发展。一年多来,“两刊”在管理体制、办刊模式、办刊队伍、杂志社体制机制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化。
“两刊”和国内其他刊物不一样,它是国家层面的刊物,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学部把办好“两刊”的事情交给我们,责任重大。我们要像光召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要求的那样,全力以赴,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奉献给这个事业,和广大科学家一道,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办好科学期刊。
【本文出自徐冠华主编《我们认识的光召同志——周光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论集》,科学出版社,北京,2010】
周光召先生为“两刊”题词
1997年10月,《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全体编委会在北京怀柔召开
1999年1月,《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正副主编会在北京召开
1999年6月,《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全体编委会在杭州召开
2000年6月,《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创刊50周年纪念大会在中国科学院院部召开
2002年6月,《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正副主编会议在科学出版社召开
2005年4月,《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正副主编会在北京京民大厦召开
2008年3月,《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