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学部2023年科技伦理研讨会在渝召开

日期:2023-10-13

|  来源:【字号:

2023923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办的2023年科技伦理研讨会在重庆市顺利召开,会议主题为“开放科学与科研规范:机遇与挑战”。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胡海岩院士及部分委员、开放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科技伦理研究学者、科研管理部门领导、出版集团代表及媒体人员等共计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重庆市委副书记李明清到会致辞,对与会院士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科学院学部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

开幕式上,胡海岩发表致辞指出,我国开放科学的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对科研规范及科研体系的冲击、对全球科研规则的重构以及对科研评价产生深刻影响。本次研讨会将致力于建立适应开放科学趋势的新的科学规范,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学术交流,特别是科学家之间思想的开放和交流,科学家和政府之间的沟通,以及科学家和公众之间的交流。

研讨会上,浙江大学杨卫院士以“开放科学与学术诚信”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认为,当前,开放科学已成全球共识,成为主要国家加快完善创新生态、抢占未来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政策抓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何满潮院士的报告以“开放科学下的创新之路——量变到质变”为题,他谈到,开放科学是一种促进知识共享、交流、合作的科学研究模式,开放科学的目的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播和共享,还应实现科研资源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科学通报》中英文版编辑部主任安瑞的报告以“科技期刊在维护科研诚信中的新挑战与新实践”为题,她谈到,科技期刊应主动承担促进科研诚信的责任,期刊编辑政策要与时俱进,把好诚信关。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开放科学总监王重芳的报告以“开放的力量——通过更高的透明度提高学术诚信”为题,她谈到,当前科研活动面临着可重复性危机,开放科学是解决这些紧要问题的钥匙。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袁军鹏研究员的报告以“构建安全、透明、可信的开放科学研究环境初探”为题,报告认为,开放科学能够促进科研诚信建设但也会带来一定科研诚信风险。复旦大学唐莉教授的报告以“开放科学视角下的同行评议与负责任科研创新”为题,她谈到,开放同行评议能够提高同行评议的公平性、速度和透明度,但也面临着审稿人负担增加、导致发表论文质量下降等问题。

与会院士、专家围绕主题,针对“开放科学对科研规范及科研体系带来的影响”“开放科学背景下全球科研规则重构与前瞻”“开放科学趋势下我国科研规范建设思路与建议”三个议题展开热烈研讨。针对开放科学认识不足、制度体系仍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开放科学平台建设等建议。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立足中国国情,将科学领域的开放贡献与技术领域产权保护齐抓共管;开放科学作为一把“双刃剑”,需要构建面向开放科学的知识创新和评价平台,使科研诚信实践有机贯穿于知识生产的全周期。

最后,胡海岩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开放科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实践和组织模式,涵盖非常多的内容和范畴,涉及到开放数据、开放软件、开放代码、开放期刊、开放平台、开放研究过程、开放同行评议、开放科学的基础设施等。同时,开放科学对现有的科研活动及其规范带来冲击,利益相关方诉求冲突、出版商的角色定位变化、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等问题凸显。开放科学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学术不端表现形式。本次研讨围绕开放科学对科研规范的影响现状、深层原因、规则重构、建设举措等方面,为推动开放科学建设建言献策。他认为,开放性是科学的本质要求,开放科学已达成全球共识,在开放科学的全球治理中需要中国的努力参与。在此背景下,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开放科学发展的意义和趋势,另一方面要突出问题导向,从我国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开放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有序推动开放科学发展。这既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科学生态的重要内容。

科技伦理研讨会是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一项重要的年度学术品牌活动。自2011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学部围绕转基因、干细胞研究、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伦理问题,以及“科技评价与科研诚信”“重大学术不端事件的应对机制与管理”“科学道德与伦理教育”等主题成功举办了12次科技伦理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与会专家合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