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元九传

|  来源:【字号:

序言(王礼恒)
  陆元九是我国著名的惯性导航及空间飞行器自动控制专家、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任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常委、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副会长、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
  陆元九院士1920年1月出生于安徽滁县。1941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9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福特汽车公司任职从事科研工作。1956年回到祖国,在中国科学院筹建自动化研究所。1968年被分配到航天工业部门工作至今。
  现已九十高龄的陆元九院士毕生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取得了重大成就,且至今仍在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他那丰富多彩而又超然、恬淡、乐天的人生,他那厚重的学识、严谨的作风、直言不讳的风格,以及对年轻人的严格要求与关爱,无不展现出一位爱国科学家的优秀品格。
  陆元九院士从小求学于家乡安徽及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就读于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后又远渡重洋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求学。高中毕业后他因病休学一年,但靠自学与复习在1937年的高考中同时被三所大学录取。
  在中央大学,校园惨遭日军飞机轰炸,祖国的灾难深重更激励着他用功苦读。1943年,他获得公费赴美国留学的资格,但直至1945年8月才得以成行。在绕地球大半圈、经受了同船少数美国大兵傲慢行为对人自尊心的伤害和海上颠簸的煎熬后他最终到达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陆元九是选择攻读当时属于前沿学科的“仪器学”的第一位博士生。学业甚难,然而他半工半读,在1949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学好技术、不被歧视、报效祖国的信念激励着陆元九努力拼搏,从书中还可以看出他从小就注意学习方法的总结与提高,能从理解概念入手,概括提炼要领与规律,再进行反演。陆元九是能把书读通、读薄、读精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他逐渐培养了扎扎实实、兢兢业业的学习与工作习惯。
  为了能顺利回国,陆元九主动离开麻省理工学院涉密的岗位到福特汽车公司科学实验室工作。由于没有合法的护照及有效证件,他通过第三国大使馆开具的证明才最终订上了回国的船票。他带领全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科研环境与极具发展前景的工作岗位,于1956年5月几经周折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在参加筹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过程中,陆元九从队伍组建到办公场地、实验设备等都白手起家。接着他又去苏联考察,请专家来华讲学;到全国各地调研,研究探索自动化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为我国自动化研究与发展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1958年,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陆元九参与了人造卫星控制的研究工作,并于1968年随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一分为二来到航天部502所工作。在“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岁月中,他曾被挂上“大牌子”、戴上“高帽子”、安上“特务”头衔,也蹲过牛棚。尽管当时没有给他安排业务工作,但有的单位遇上技术难题时,还是会请他帮助解决。此外,他还被指定接待外宾。在被审查时,陆元九从不见风使舵,军管干部都赞赏他刚直不阿的品格。1978年,陆元九终于迎来了十年动乱的结束。
  时任七机部部长宋任穷来到他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他被邀坐上了主席台;正当出差在外时他被通知火速返京参加第五届全国政协大会,接着被任命为航天部13所所长。1978年春天的一个月内,在他身上发生了上述这三件大事,正所谓年届花甲又逢春。
  陆元九在航天部13所,一切以航天事业发展为重,抱着把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的时间补回来的信念拼命工作。对惯性导航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等,勇于决策,精心组织,完成任务毫不懈怠。在队伍作风的培养上,他不但严于律己,而且严格要求别人,一直以严格出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惯性器件取得了重大突破,惯性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1984年,他调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与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技上委)专职常委。此后我与他有了较多的交往。在发展战略的研究中,在方案的审查中,在质量问题的把关中,他仍然严谨、严格,非得把问题研究透彻、机理弄清才行,不讲情面,一丝不苟。当大家为大量年轻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挑起重担而感到欣慰的时候,他却敏锐地觉察到年轻科技队伍的科学作风培养已是提高科技队伍素质的当务之急。在他的倡议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与人力资源部发起了“科技队伍科学作风培养工程”,加强了对年轻人的认识论、方法论与团队精神的培养,并取得了成效。另外,在夫人病重期间,他能勇于面对,对夫人倍加关爱,共同战胜病魔。他在年迈之际仍坚持散步,即使九十高龄仍具活力,深受同志们的敬重和敬佩。
  《陆元九传》一书,翔实而生动地叙述了有关陆元九院士精彩人生的故事,展现了其崇高的航天精神与智慧的光芒。此书是中国航天人也是其他朋友,特别是年轻朋友们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愿陆元九院士继续他的征程,再续精彩人生的篇章。

 

总序
序言
引子
上篇 自古雄才多磨难
第一章 昔日欧阳醉故乡
第一节 山光水色育佳篇
第二节 少小离家老未回
第二章 蒙学初育陆家郎
第一节 用知识改变命运
第二节 传统文化浴童心
第三章 石头城高中时光
第一节 少年初识书香味
第二节 钟山脚下读高中
第三节 因病得福获“良方”
第四章 兵荒马乱大学堂
第一节 三校录取选“中央”
第二节 选择航空系的缘由
第三节 枪声炮声读书声
第五章 夫妻留学在异邦
第一节 只身去国万里远
第二节 麻省理工的骄傲
第六章 游子思乡欲断肠
第一节 天翻地覆人两难
第二节 成竹在胸去意坚
第七章 万里归舟多延宕
第一节 春来无客不思家
第二节 行到山头天又远
第三节 锦笺难写回乡书
第八章 一犁好雨趁春耕
第一节 艰苦创业写辉煌
第二节 专心致志搞“惯导”
第三节 新作遗失成心痛
第九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
第一节 曾被培养
第二节 曾蹲“牛棚”
第三节 曾被“重用”
第十章 城门失火殃池鱼
第一节 煮豆燃萁相煎急
第二节 逆风飞扬终成才
第十一章 一生真伪复谁知
第一节 寒门学子成秀才
第二节 善恶自有天镜鉴
第二节 中篇 壮心未与年俱老
第十二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
第一节 春风又绿江南岸
第二节 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十三章 年届花甲又逢春
第一节 拨乱反正13所
第二节 他山之石能攻玉
第三节 科技委员立新功
第十四章 航天期待后来人
第一节 彼此依存皆进取
第二节 倡导招收研究生
第十五章 独辟蹊径自学路
第一节 初中几何试牛刀
第二节 旁听物理受启发
第二节 自学一年迎高考
第四节 百里求解知塑料
第五节 文科偏弱成烦恼
第十六章 主动学习勤思考
第一节 大四考试“无”师自通
第二节 重视理论 实践欠佳
第三节 科大授业 教学相长
第十七章 工作中学会工作
第一节 适应角色变化
第二节 不断精益求精
第三节 测试设备先行
第四节 航天人的基本功
第十八章 失败乃成功之母
第一节 扼住命运的咽喉
第二节 宝剑锋从磨砺出
第十九章 虽已耄耋仍报国
第一节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三节 一枝红杏出墙来
第三节 万紫千红春满园
第四节 异曲同工皆修炼
下篇 桑榆未晚霞漫天
第二十章 吟到梅花句亦香
第一节 赤心不改应万变
第二节 严于律己做表率
第三节 严以待人是关爱
第四节 夜雨瞒人去润花
第二十一章 快乐人生不老松
第一节 工作似良药
第二节 心理重健康
第三节 身体常锻炼
第四节 业余爱好多
第二十二章 院士夫人王焕葆
第一节 留学三载失双亲
第二节 “一代完人”泽后辈
第三节 成功院士的背后
第四节 此情绵绵无绝期
第二十三章 桃李不言蹊自成
第一节 等闲名利若浮云
第二节 心底无私天地宽
第三节 撒向人间都是爱
第四节 金马玉堂不入梦
第五节 舐犊情深慈父心
第六节 老时跪谢师母恩
第七节 隔代教育有成效
第二十四章 旧雨新朋庆九十
第一节 华诞盛会百家才
第二节 旧雨归来三百杯
第三节 寸草春晖师生情
尾声
后记
 
  刘茂胜,中国科学报主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