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王礼恒)
陆元九是我国著名的惯性导航及空间飞行器自动控制专家、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任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常委、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副会长、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
陆元九院士1920年1月出生于安徽滁县。1941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9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福特汽车公司任职从事科研工作。1956年回到祖国,在中国科学院筹建自动化研究所。1968年被分配到航天工业部门工作至今。
现已九十高龄的陆元九院士毕生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取得了重大成就,且至今仍在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他那丰富多彩而又超然、恬淡、乐天的人生,他那厚重的学识、严谨的作风、直言不讳的风格,以及对年轻人的严格要求与关爱,无不展现出一位爱国科学家的优秀品格。
陆元九院士从小求学于家乡安徽及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就读于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后又远渡重洋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求学。高中毕业后他因病休学一年,但靠自学与复习在1937年的高考中同时被三所大学录取。
在中央大学,校园惨遭日军飞机轰炸,祖国的灾难深重更激励着他用功苦读。1943年,他获得公费赴美国留学的资格,但直至1945年8月才得以成行。在绕地球大半圈、经受了同船少数美国大兵傲慢行为对人自尊心的伤害和海上颠簸的煎熬后他最终到达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陆元九是选择攻读当时属于前沿学科的“仪器学”的第一位博士生。学业甚难,然而他半工半读,在1949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学好技术、不被歧视、报效祖国的信念激励着陆元九努力拼搏,从书中还可以看出他从小就注意学习方法的总结与提高,能从理解概念入手,概括提炼要领与规律,再进行反演。陆元九是能把书读通、读薄、读精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他逐渐培养了扎扎实实、兢兢业业的学习与工作习惯。
为了能顺利回国,陆元九主动离开麻省理工学院涉密的岗位到福特汽车公司科学实验室工作。由于没有合法的护照及有效证件,他通过第三国大使馆开具的证明才最终订上了回国的船票。他带领全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科研环境与极具发展前景的工作岗位,于1956年5月几经周折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在参加筹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过程中,陆元九从队伍组建到办公场地、实验设备等都白手起家。接着他又去苏联考察,请专家来华讲学;到全国各地调研,研究探索自动化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为我国自动化研究与发展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1958年,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陆元九参与了人造卫星控制的研究工作,并于1968年随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一分为二来到航天部502所工作。在“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岁月中,他曾被挂上“大牌子”、戴上“高帽子”、安上“特务”头衔,也蹲过牛棚。尽管当时没有给他安排业务工作,但有的单位遇上技术难题时,还是会请他帮助解决。此外,他还被指定接待外宾。在被审查时,陆元九从不见风使舵,军管干部都赞赏他刚直不阿的品格。1978年,陆元九终于迎来了十年动乱的结束。
时任七机部部长宋任穷来到他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他被邀坐上了主席台;正当出差在外时他被通知火速返京参加第五届全国政协大会,接着被任命为航天部13所所长。1978年春天的一个月内,在他身上发生了上述这三件大事,正所谓年届花甲又逢春。
陆元九在航天部13所,一切以航天事业发展为重,抱着把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的时间补回来的信念拼命工作。对惯性导航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等,勇于决策,精心组织,完成任务毫不懈怠。在队伍作风的培养上,他不但严于律己,而且严格要求别人,一直以严格出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惯性器件取得了重大突破,惯性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1984年,他调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与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技上委)专职常委。此后我与他有了较多的交往。在发展战略的研究中,在方案的审查中,在质量问题的把关中,他仍然严谨、严格,非得把问题研究透彻、机理弄清才行,不讲情面,一丝不苟。当大家为大量年轻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挑起重担而感到欣慰的时候,他却敏锐地觉察到年轻科技队伍的科学作风培养已是提高科技队伍素质的当务之急。在他的倡议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与人力资源部发起了“科技队伍科学作风培养工程”,加强了对年轻人的认识论、方法论与团队精神的培养,并取得了成效。另外,在夫人病重期间,他能勇于面对,对夫人倍加关爱,共同战胜病魔。他在年迈之际仍坚持散步,即使九十高龄仍具活力,深受同志们的敬重和敬佩。
《陆元九传》一书,翔实而生动地叙述了有关陆元九院士精彩人生的故事,展现了其崇高的航天精神与智慧的光芒。此书是中国航天人也是其他朋友,特别是年轻朋友们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愿陆元九院士继续他的征程,再续精彩人生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