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定元传

|  来源:【字号:

  《汤定元传》出版了。在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贺。
  我与汤定元先生是在20世纪60年代相识的,那时,我比汤先生早两年到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我是1962年从上海电子研究所调过来的,在技术物理研究所负责第二研究室的工作,从事红外技术应用研究;而汤先生于1964年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调来技术物理研究所,负责第一研究室的工作,从事红外探测器的研究。当年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按中国科学院院部的意见转向红外技术与物理研究,在具体专业设置布局与改组上,汤先生起了指导作用。
  近半个世纪以来,汤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事业的执著。作为中国红外技术及其器件研究的开创者,他是最早促使国家重视红外技术的人。当年,他先后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谋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聂荣臻主任写过三封信,一再阐明红外技术及其器件对国防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汤先生身体力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做出了成绩。他也是中国最早研制红外探测器的人。
  汤先生的品格十分高尚。他曾担任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职。他为人耿直,当时,申请技术职称,凡不符合条件者,他一概不主张批准,即使是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人也不例外。他这种对科学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像汤先生这样的科学家,他们那种关爱人类的大爱精神、推理严密的思维方法和广博通达的科学知识,确实激励并引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科技工作者健康成长。我们科学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使当代人获得更贴近时代气息的科学人文思想和精神的熏陶。《汤定元传》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作者通过讲述汤定元精彩而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他那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让广大读者看到了引领中国红外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是如何使红外技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服务,又如何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断进取、锐意创新的。我想,广大的读者也一定会从中感悟出宝贵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为科学与文化的共同进步而努力。
  是为序。
 
总序(路甬祥)
序言(匡定波)
上篇 少年立志(1920~1938)
第一章 梦萦故里
一、小坵村,挥之不去
二、小坵村的村民们
三、小坵村汤家的家族制度
四、儿时难忘的“三件事”
五、小坵村自然经济的衰退
六、小坵村的教育
第二章 难忘中学
一、洪水冲走“读书梦”
二、韩校长之恩没齿不忘
三、李老师的表扬影响一生
四、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动力
五、步入科学圣殿的指引
第三章 漂泊天涯
一、流亡去,不做亡国奴
二、行路复行路,路途真遥远
三、刻骨铭心,难忘之事
四、滞留宜昌,期盼入川
中篇 展翅翱翔(1938~1951)
第四章 山城八年
一、考取大学,感慨系之
二、勤奋苦读,弥补差距
三、顽症袭来,大难不死
四、空袭警报,频频响起
五、赵广增教授是一代楷模
六、山城生活之“万花筒”
第五章 远涉重洋
一、不花钱的“自费”留学
二、明尼苏达是第一站
三、芝加哥大学初尝胜果
四、高压容器再创新
五、注重实用的“美国精神”
六、三项没有完成的研究
七、失败也能引发创新
八、坚持真理,胸怀祖国
九、海外赤子,胜利归国
篇 报效祖国(1951~ )
第六章 京华忆旧
一、美国归来初识北京
二、天坛圜丘上的呼喊声
三、初始阶段的半导体研究
四、四专家与“半导体讨论会”
五、完成科技书籍翻译的重任
六、向科学进军的号角
七、出访民主德国
八、独特的工作方式
第七章 军情紧急
一、第一封信
二、“55号”任务
三、第二封信
四、调任在即
第八章 申城创业  
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垂直整合”型结构
二、、第三封信 
三、办刊与交流
四、关于保密问题的思考
五、几次国外出访
第九章 心血结晶
一、“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
二、红外研究的“三部曲”
三、军事需求与技术推进有机结合的典范
第十章 辛勤笔耕
一、有件事他至今疑惑不解
二、把科学成就告诉普通老百姓
三、建言献策天下事
四、无心插柳柳成荫
第十一章 淡泊生活
一、对音乐,他曾很痴迷
二、钟情文史、地理与考古
三、文理相通与“艺术细胞”
四、关键要有一个好心绪
五、“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第十二章 桃李天下
一、钟情于教育事业
二、褚君浩眼里的汤定元
三、他创造了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
附录犃 汤定元院士活动年表
附录犅 汤定元院士主要著作目录  
后记  
  宓正明,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著作有:《科学家的故事》《宓正明新闻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