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成功举办
| 来源:【字号:大 中 小】
5月13日至14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以“遇见科学 预见未来”为主题在我院百余个院属单位成功举办。62名院士线上线下开展科普报告,包括天文台站、植物园、博物馆、野外台站、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在内的科研设施面向公众开放,6000余位科研人员和志愿者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活动线下参与人数达23万,线上直播观看量达2500万,微博、抖音话题浏览量达4.2亿,哔哩哔哩、抖音、微博开屏页面等都对本届活动进行了重点推荐。
此次公众科学日凝聚全院力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院士群体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努力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围绕公众关心的天文地理、航天探索、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科普讲座,为公众释疑解惑。
研究院所开放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野外台站等科研基础设施,带领公众走进中科院,了解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放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展示国之重器;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放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固体润滑重点实验室,让公众近距离接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和高精尖设备;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为广大观众精心准备了“脑机接口关键器件”、“人体物联网可穿戴监测终端”等二十个科技展台,以展演和实验的方式与公众近距离互动;昆明植物研究所开放中乌全球葱园(昆明中心)和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公众还随科研人员一起领略了“真菌王国”;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开放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天山冰川试验研究站等四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带领公众认识无垠沙漠,连绵冰川。
科学日活动现场还上演了精彩有趣的科普报告、各种脑洞大开的奇妙实验、互动式的科学体验项目和神奇好玩的魔术游戏,激发公众科学兴趣,唤起科学好奇心。力学研究所推出全新科普表演互动问答类节目“科学智多星”,通过“演艺+互动”的形式寓教于乐;声学研究所用“捂耳朵的大熊猫”、“声纹玫瑰”、指向性扬声器等,揭开声学世界的神秘面纱;化学研究所展示了“超级纤维”、“冬奥纪念钞基膜”、“运动鞋中底材料”等,打造“想成为固体的液体”、“吸水性树脂”等趣味小实验;理化技术研究所打造了“抽刀断水”、“踏水无痕”等“魔术一条街”,用30余个互动科学实验让观众体验探究科学的乐趣;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设置“‘碳’寻绿色生活”展区,呼吁大家树立低碳理念,倡导绿色生活;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读研究生自编自导自演科普舞台剧《陶瓷能透明吗?》通过诙谐幽默的剧情,揭示陶瓷透明的机理;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走进位于湖南省长沙县边远地区的小学,普及水稻等科学知识,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各分院系统结合区域内研究所特色,统筹开展科普活动。上海分院联合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等举办“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上海分院科普市集”活动,开展假手错觉、薯类三兄弟、名蝶标本等互动实验;新疆分院联合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天文台、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组织开展讲座、参观及互动实验等活动。
公众科学日线上活动同样热烈。本届公众科学日依托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中国科普博览”建立专题网站,集成院士公开课、优秀科普视频和百部科普好书,为公众提供多维立体的服务,活动官网访问量达1400万;联合微博举办“科学冲刺 为你而战”直播答题闯关活动,10家科研院所连麦20余位科普“大V”,118万人次线上观看,微博话题登上热搜。
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新社、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中国网、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对多个院属单位活动进行报道。
本届公众科学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组织实施,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提供全面支持。
翟明国院士作“神秘的地球”主题报告
公众排队打卡“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模型
公众参观种子博物馆
公众体验使用遥控系统驾驶“深海采矿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