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陈洪渊院士获《自然》杰出导师奖
| 来源:南京日报【字号:大 中 小】
本报讯(记者 谈洁) 首次来到中国的“《自然》杰出导师奖”近日颁发,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和其他4位科学家获此殊荣。据悉,该奖强调导师启发年轻科学家的重要性,2005年创立至今已有28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获奖。
《自然》杰出导师奖今年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各设立一个事业中期奖与一个终身成就奖,遴选机制是“学生推荐导师”。候选导师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并且在被提名时居住在中国。每位候选人均由其被指导过的5位后辈科学家联合提名,且这5人被指导的时期必须不同。
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获“中国南方终身成就奖”。推荐他的5位学生分别是南京大学的徐静娟、鞠熀先,东南大学的王学梅,华东理工大学的龙亿涛,临沂大学的张书圣,都是清一色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恩师培养了超过120名博士、硕士,指导过10余位博士后,桃李满天下。” 徐静娟说,“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科研起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性,恩师把他们一一培养成才,因为他最注重的就是‘因材施教,人尽其才’。”
陈洪渊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化学生物传感、生物电化学、超微电极与微全分析系统。他的研究团队是中国纳米分析化学最早的一批团队之一。
“20余年前,当陈先生敏锐地洞察到化学修饰电极将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热点领域时,鼓励我的一位高分子材料方向的师兄从事这一领域。”徐静娟说,先生给了他很多实际的帮助,比如亲自帮他从其他教研室借电极,(下转A4版)
并联系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帮忙加工电极等。当师兄成功完成相关工作后,先生还提醒他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注意的问题。得益于先生一步一步的引导,这名师兄后来的研究聚集到蛋白质电化学这一交叉领域,做出了非常出色的成绩。
鞠熀先介绍,在南京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最困难的时候,陈洪渊突破学科壁垒,指导研究生开展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并为年轻教师提供研究经费、配备研究设备、建立研究队伍,仅在本单位就培养了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我国分析化学领域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据介绍,陈洪渊对于科研数据和论文精益求精,可以说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告诉学生,一项科学工作你做了99%,可1%的缺憾就会让你前功尽弃。因此他对于学生的实验数据会反复审核,论文会逐字逐句推敲。“身为院士,百忙之中能对自己每一个学生有如此的关注度,是非常难得的。”徐静娟说。
“能够获得这一称号,我很意外。”陈洪渊说,“我希望受我指导过的学生都能获得一把或一串打开科学技术宫殿之门的钥匙;并且明白如何很好地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都能成为建设祖国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