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中国要为世界提供更多的科技公共产品

日期:2019-05-31

|  来源:中国科学报【字号:

  “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指标,即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要达到60%。”5月25日,中科院院士陈竺在浦江创新论坛上说,“我国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去年已达到58.5%,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有望基本实现。”

  以“科技创新新愿景新未来”为题的2019浦江创新论坛5月25日在沪开幕。作大会报告时,陈竺指出,科学技术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第一原动力,中国目前的研发投入已经稳居全球第二。未来,中国将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科技公共产品。

  “科技发展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和人民福祉紧密结合,在生命健康领域尤其突出。”陈竺在报告中提到了一组数据:2008—2018年间,我国婴儿死亡率从14.9‰降到6.1‰,尤其是中国农村婴儿死亡率如今几乎已与城市持平。同时,中国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8岁增加到2018年的77岁。

  陈竺表示,这些数据正是中国卫生健康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的缩影,而中国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医学等科技的发展,对此有着至关重要的贡献。

  陈竺强调,“基础研究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在科技发展中要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当下,我国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增量是明显的,但其占科技投入的总比值仍只有5.7%,而一般发达国家这一占比为15%~25%。基础研究现在需要多元投入,既需要政府投入,更需要企业投入。

  “华为的研发投入一年近200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研究投入。”陈竺说,华为拥有约700名数学家、800名物理学家、120名化学家和6万多名工程师,相当于整个中国科学院的体量。“在国家碰到困难的时候,它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在断供的时候,任正非先生仍然表达了开放合作的气度。中国的科技界要向华为学习。”

  陈竺表示,防控科技风险,是一道逾不过去的坎。但是我们还是要坚持多边合作的原则,既要宽松,又要监管到位,科学诚信体系建设、行业自律、行业准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没有国界,科学是和平的语言。

  陈竺认为,需要更加完善分类评价体系,如科研论文的引用率、国际同行认可度、造福民众的获得感等,这些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都需要强调的,而不能把论文作为主要的评价体系。

  陈竺说,面对全球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必须携起手来。中国加大国际合作的决心不变,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科技公共产品的努力也不会减少。

  陈竺指出,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正在酝酿新的革命,中国要从科技大国迈入科技强国行列,只有依靠自主创新创造,舍得投入,发展更加自主完整同时也更加开放的科学理论研究体系,以及具有战略性、通用性的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并加强各个领域的转化研究。科技创新必须依靠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来释放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基础,建立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是关键。

  浦江创新论坛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本届论坛期间,国家有关部委、主宾国代表团、各省市代表以及国内外科技界、学术界、产业界、金融界代表通过全体大会、4场特别论坛以及11场围绕未来科学、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创新政策、科技金融和创新文化等不同主题的专题论坛,开展深入研讨交流,并发布了系列智库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报》 (2019-05-27 第1版 要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