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连俊

地质学、沉积矿床学家。1913年7月19日生于山东日照。1937年北京大学毕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7年12月2日逝世。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地学部常务副主任。从事沉积矿床的形成及展布规律方面的理论研究,提出“陆源汲取成矿论”、“沉积矿床成矿时代的地史意义”、“沉积矿床物理富集成矿说”、“多因素多阶段成矿说”和“生物成矿说”等新见解。创建并主持国内第一个沉积学研究室。20世纪50至60年代在石油、煤、磷、铝、锰、金以及放射性矿床方面从事研究工作。曾与侯德封等判断了地表高价氧化锰与深部碳酸锰之间的关系,为找到富碳酸锰矿床作出了贡献。开展中国磷块岩研究,系统论证了沉积成矿的“事件性”及多因素多阶段成矿过程,揭示了矿床随沉积相域分带而展布的规律。90年代开辟“生物成矿”研究,在生物成矿作用、成矿环境和地质背景及矿床的时空定位、成矿预测和成矿标志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见解。代表作有《华北地台沉积建造》、《陆源汲取成矿论》、《中国磷块岩》、《中国锰矿的沉积条件》和《甘肃中南部地质志》。 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5年)、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7年、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