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学部“变质地质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京召开

日期:2021-07-06

|  来源:生命地学办公室【字号:

  2021622日,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办了以“变质地质学科学与技术”为主题的第119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北大学、北京大学承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协办。论坛执行主席由翟明国院士、张立飞教授担任。北京大学张立飞教授、张贵宾教授、魏春景教授、宋述光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吴春明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肖益林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曾令森研究员、张泽明研究员、刘福来研究员、张建新研究员,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陶仁彪研究员,西北大学刘良教授先后就变质地质学学科前沿和未来发展作了专题报告,并与参会的其他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  

  张立飞教授首先回顾了变质P-T-t轨迹概念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变质地质学在定量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前沿以及国内科研人员做出的贡献,并指出变质地质学在P-T条件的确定、变质时间与P-T条件的联系以及地球动力学机制的解释上存在的问题。张立飞教授最后总结了变质地质学五个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加强极端条件下(超高温、超高压)的变质作用研究以进一步发展或者完善板块构造理论、加强传统变质P-T-t轨迹与数值动力学模拟的综合研究以明确变质演化的地球动力学含义、加强变质地质学与地球化学包括高温高压实验模拟的结合以深化了解俯冲带地球动力学、加强变质作用与构造变形的结合以探讨包括俯冲带深源地震作用等地质事件的机理、加强变质地质学与前寒武纪地质学的结合为地球早期板块构造的启动和演化提供支撑。 

  吴春明教授就矿物温压计的前沿和展望作了专题报告,介绍了矿物温压计的热力学原理、种类、相对优劣势以及相关的运用前景。吴春明教授还指出矿物温压计在内恰性、极端变质作用、实验数据标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未来研究方向,比如开展系列性逆转相平衡实验、建立准确的矿物活度模型、进行第一性原理或者分子动力学计算等。 

  随后,张贵宾教授介绍了变质地质学中矿物定年技术方法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肖益林教授就俯冲带变质流体组成、形成、演化作了专题报告;曾令森研究员介绍了地壳深熔的重要性和表现形式,以实例来阐明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张泽明研究员就俯冲带变质作用与部分熔融做了论述;陶仁彪教授作了俯冲带深部碳循环的专题报告,强调了实验岩石学在变质地质学中的地位;刘福来研究员系统地介绍了超高压变质地体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研究存在的问题;魏春景教授作了太古宙克拉通变质作用及大地构造意义的报告;张建新研究员作了有关变质作用、造山作用及地球演化的报告;宋述光教授就大陆碰撞带变质、岩浆过程与陆壳增生展开论述;刘良教授就陆壳超深俯冲作用研究的进展和挑战作了相关报告,强调了实验岩石学的重要性。 

  本次论坛的举办进一步明确了变质地质学在研究地球形成演化、构造变迁、物质循环、大陆重建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了国内科研人员的凝聚力,促使不同研究方法和思路的融合以及多学科交叉,有利于提升中国在本学科领域的国际地位,力争在前沿领域取得突破。 

  翟明国院士致辞及报告 

  参会专家合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