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叔华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举行

日期:2015-09-23

|  来源:中国科学报【字号:

  本报讯(记者黄辛)女性被称为“先生”,代表着一种尊敬,叶树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女天文学家。如今在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3241号小行星,就是用她的名字命名的。9月21日至22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举办了叶叔华院士科学精神和学术思想研讨会。

  会议以叶叔华院士科学精神和学术思想为主线,分别召开了我国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发展和应用以及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包括沈文庆、许厚泽、魏子卿、苏定强等10多位院士在内的射电天文与地球动力学领域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1945年抗战胜利后,叶叔华以理学院全区第一名的高分,被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录取。1951年,叶叔华走进了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即上海天文台前身)的大门。

  叶叔华的第一份工作,是测算标准世界时。1958年,国务院要求建立我国的世界时综合系统。叶叔华带领课题组,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适用的数学模型。经过努力,1964年,我国世界时测时精度跃居世界第二。

  “文革”期间,刚从牛棚放出来,叶叔华就跑去图书馆翻阅大量国外天文学杂志。射电望远镜和VLBI技术等就此进入她的视野。了解到这些新技术可以让测量精度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文革”后期,她就大胆提出了VLBI,说中国一定要做甚长基线和激光测月。

  在叶叔华的带领下,上海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室规划了中国VLBI网的概貌:新建乌鲁木齐25米射电望远镜,改建昆明10米射电望远镜,改进上海25米射电望远镜及数据处理中心。这使得上海天文台和中国天文界迅速赶上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天文从经典观测转向空间观测的潮流。

  “VLBI更是在我国探月工程中成功为嫦娥一号、二号、三号测定轨道,保驾护航,传为佳话。”上海天文台台长洪晓瑜在研究会主题报告《叶叔华院士的中国心和宇宙情》中说。

  如今,上海新地标“天马”65米射电望远镜,就是叶叔华一手促成的。沈文庆等专家说,“天马”建设的每个阶段,叶叔华都会去工地查看;建成投用后,叶叔华还多次为前来参观的公众担任讲解员。

  此外,由数千个射电小天线组成的望远镜阵列——即全球20多个国家协作的“1平方公里阵(SKA)”天文望远镜项目——将以人类前所未有的精度观测整个宇宙。对此,叶叔华曾建议我国在加入这个望远镜“巨阵”基础上,在上海筹建数据处理中心。

  除了热衷于发展自己深爱的天文事业外,叶叔华还长期热心于科普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洪晓瑜介绍说:“叶叔华先生现在还会参加一些重要会议,但其余精力都放在科普活动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