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刘嘉麒谈科幻创作:什么是优秀科幻作品

日期:2016-09-14

|  来源:科学网【字号:

 

  9月10日,“科幻?中国与世界”国际科幻高峰论坛暨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开幕式在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时光幻象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壹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刘思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阎晶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刘嘉麒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科幻爱好者参加。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阎晶明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的科幻文学要进一步发展,首先要强化科学精神,要提升科幻文学作品中的专业科学知识、专业的才能,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既然叫科幻文学,如果没有以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的专业知识作为它的内力,它的发展离“科幻文学”这四个字还很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刘嘉麒在大会上谈到了自己对科幻的意义的理解,他说:“科幻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启发你的思 维,现实中也许人类能力暂时不能及的区域,你都可以通过想象力到达。更重要的是,人们丰富、多彩的科学幻想必然会引起波澜壮阔的创新、创造、发现、发明的热潮。宇宙演化、粒子奥秘、生命起源、意识之谜等这些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题在科学上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并且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其他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发现。在这个意义上,科幻能够诱发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对科学的热爱,从而推动科学进步。”刘嘉麒院士同时谈到了科学与科幻的关系:“科学背景是科幻作品存在的前提,也是其合理想象能够吸引人的基础。以《火星救援》和《星际穿越》两部科幻电影为例,《火星救援》中故事的发生场景虽然发生在人类尚未到达的火星上,但片中展现的大多是现有成熟技术和可预见的硬科技。而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的爆炸性新闻,也让人不禁联想到《星际穿越》中利用引力波在不同时空中传递信息的情节。所以说,科幻是从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起飞,对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达到的水平的一种科学想象,只有基于前沿科学,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而产生的科幻作品才能成为一部优秀的作品。”刘嘉麒院士在会后的专访中,向记者谈到,“科幻作者如果能和科学家一起进行思想碰撞,或者由科学家来对作品中的科学性元素把把关,对于科幻作品的科学性保障会有很大作用。”

  当日的“科幻?中国与世界”国际科幻高峰论坛由三个主题篇章构成,分别为:“世界科幻之巅”、“时光猜想之旅”以及“多维边界之美”,论坛特别邀请到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即美国星云奖)主席Cat Rambo、2017世界科幻大会主席Crystal M. Huff、日本科幻作家俱乐部(日本星云赏)会长藤井太洋等国际科幻界权威专家以及科幻产业界相关人士出席,与以刘慈欣、王晋康、吴岩、姚海军、何夕等中国科幻领军人物为代表的华人科幻作家共同探讨华语科幻作品创作的国际化进程及华语科幻产业链的发展等话题,不同于以往的科幻研究仅关注科幻文学的现状,本届论坛特别探究了电影、游戏等科幻产业链创新的发展模式。

  据悉,2016年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盛典将于9月11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届时将颁发最佳长篇小说奖、最佳中篇小说奖、最佳短篇小说奖、最佳原创图书奖、最佳引进图书奖、最佳少儿图书奖、年度新秀奖、最佳评论奖、最佳编辑奖、最佳科幻社团奖、最佳美术作品奖等十五项大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作为中国华语科幻的权威奖项,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致力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掘、评选和奖励优秀的华语科幻作家、作品、编辑、出版机构等,旨在营造良好的科幻氛围、打造科幻创新亮点,同时进一步向全球展示华语科幻文化成果,推进华语科幻文化产业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