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传

|  来源:【字号:

序一(王赤)
  1970年4月24日北京时间21:35,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升空,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开启了我国航天事业和空间科学的新纪元。这项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深远影响的伟业,与一个人的高瞻远瞩、真知卓识和坚持不懈密不可分。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赵九章先生。2005年曾出版《赵九章传》,本次在“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50周年之际再版,既是对以赵九章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的缅怀和致敬,更是激励新时期航天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建设科技强国和航天强国的时代需求。
  赵九章是我国杰出的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著名的教育家,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他开拓了我国动力气象学和空间物理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的周边环境远非今日中国所面临的世界之友好,赵九章等为国分忧,探索突出重围的道路。他敏锐地抓住国际地球物理年这个机会冲破封锁,跻身国际舞台,并出任中国国际地球物理年国家委员会秘书长。1958年10月,他亲率中国科学院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访苏,遗憾的是争取卫星研制外援未果,回国后果断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1964年12月,赵九章根据国内运载工具的发展,给总理呈送建议信,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的建议,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发射卫星和发射洲际导弹、人造卫星对国防的作用,人造卫星与尖端科学及工业的关系。1966年1月,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院长,该机构也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前身,推动中国第一颗卫星研制重新上马。196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简称国防科委)正式命名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东方红一号”。改革开放初期,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首次颁发,“‘东方红一号’及卫星事业的开创奠基工作”第一获奖人授予了已于1968年去世的赵九章,历史没有忘记这些功绩卓绝的“两弹一星”元勋。 
  作为空间物理的后来者,我于1985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学习,赵九章先生也是该系的首任系主任,从我进入空间物理领域的第一天起就在赵先生开拓的道路上蹒跚起步。虽然我未能亲耳聆听先生的教诲,但先生等人编著的《高空大气物理学》是我入业的第一本专业教材。先生的研究生胡友秋教授是我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我空间物理的血液中注入了先生的基因。2017 年年底,我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而先生是我们空间中心的创始人,因此,我又继续在先生开拓的道路上接力前行。先生从德国留学归来,一心想报效祖国,并且胸怀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他高瞻远瞩地谋划了我国卫星系列规划的设想,提出以科学试验卫星作为开始和打基础,以侦察卫星为重点,全面发展应用卫星,如通信、气象、导航等卫星,从而配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几乎就是中国航天60多年自主发展的缩影,我不得不惊讶于这是先生1966年报告的要点,也因此不得不对一代科学大师的真才实学和远见卓识肃然起敬。先生时刻不忘把自己的科研和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正确处理好任务和学科的关系,“任务带学科,学科促任务”的发展思路至今仍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之所谓开拓创业者,必有胜于常人之雄才伟略。先生一生重视人才,爱惜人才,诲人不倦培养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为我国地球物理、大气物理和空间物理培养了一大批中流砥柱。例如,空间物理界的刘振兴院士是赵先生招收的第一位研究生,王水院士也得到赵先生的亲自指导,这是我们事业发展长盛不衰的基石。
  展望未来,我国正处在从航天大国成为航天强国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开始从知识的“使用者”向“创造者”转变,空间活动呈现出重大科学牵引与自主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的新特征。空间科学争取在我国科学家有基础、有优势的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和宜居行星等重大前沿若干点上率先实现突破。勾勒时空四维太阳系的全景,从月球到火星再到更深远的太阳系边际,我国正逐步走近空间探索的世界舞台中央。如果先生在天有灵,一定会为他所开创、所寄予梦想的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感到欣慰。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赵九章先生对我国空间科学事业做出的不朽功勋,先生的家国情怀、勤勉奉献、开拓创新、治学严谨的精神将与天地万物同行,激励我们在发展空间科学事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接续奋斗,树起人类探索太空的新丰碑。
 
序二(吴季)
  我虽然没有见过赵九章先生,但是从我踏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大门起,他的名字就不断地在我耳边响起。大家谈到“东方红一号”,都认为赵先生是创始人,他不但是最早的“581组”的负责人之一,还是从立项到型号研制直至初样阶段的直接负责人。大家谈到我们国家的空间物理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也将其功劳都归于赵先生,除从高空大气物理,发展到磁层、行星际物理,还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空间环境实验室。
  1997年12月,我作为空间中心分管基础研究的中心领导,有幸参加了赵先生铜像揭幕式暨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在会上,我亲耳聆听了钱伟长、王大珩、叶笃正等老先生的讲话,真切地感受到这些长期以来我们深深尊敬的老先生们在回忆赵九章先生时所表现出的敬佩和尊重。特别是,我在主持“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论证、立项、研制和运行时,曾与赵先生的第一代空间物理学科的研究生、“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院士一起工作多年。通过观察和学习刘院士的科学作风和做人的品格,我也能够直接感受到赵先生的学风和品格在他的学生身上的传承。
  1999年,赵先生和其他22位曾经为我国原子弹、导弹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元勋称号。作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奠基人,以及从立项到工程试验星的负责人,赵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但是党和国家仍然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和荣誉,作为他所创立的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我们再次聆听到了大量关于他的故事。那些和他共同创造和见证历史的老一代科学家们,在回忆起赵先生的时候,无不为之动容,钦佩和赞美溢于言表。之后的那几年,在几位直接和他共事的老同志及他的学生的倡议下,我们决定编写《赵九章传》,并在贵州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于2005年出版。
  15年来,这本书已经成为沿着赵先生开辟的空间科学道路继续努力的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必读的传记。每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特别是回顾我们国家人造地球卫星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还有就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同事们回顾这个机构诞生初期的历史的时候,我们都会拿起这本书,读一读在我们国家在那么困难的时候,空间科学是如何起步的,人造卫星事业是如何起步的,以及推动这些对国家发展无比重要的事业起步的科学家—赵九章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动力使得他不遗余力、始终如一地坚持到最后?是什么能力使得他能够透过当时的困难看到国家的未来?是什么背景使得他能够带领大家从那么高的起点进入空间科学的殿堂?在这本书里,相信我们都找到了答案。
  感谢科学出版社决定对原书进行重新编辑和出版。今年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再版这本书的意义不但是对“东方红一号”的奠基人赵先生的纪念,也是对这一段历史的再回顾,通过赵先生的事迹再次探寻和重温我们的初衷。对中青年一代的科学家来说,那一段历史似乎已经久远了。特别是对出生和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的青年人来说,似乎已经习惯于我们国家与世界科技水平的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可以做到领先。但是,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以及引领我们所从事的学科的发展,同样需要甚至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高瞻远瞩的科学视野和预见,以及高尚的爱国情怀。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再次向大家推荐《赵九章传》。希望大家能够传承赵先生所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传统,不断地提升、锤炼自己的品质和情怀,逐步成为国家科学事业的骨干和栋梁之材。
 
 
总序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家庭、求学  
一、家世溯源 
二、少年求学 
三、转学杭州 
四、牢狱之灾 
五、患难之恋 
六、水木清华  
七、名师高徒 
第二章 开拓气象科学  
一、迈入气象领域 
二、留学德国 
三、联大教学  
四、千辛万苦 
五、共渡难关 
六、治所有方  
七、动力气象学 
八、长波不稳定  
九、欧美之行 
十、复原回迁 
十一、钦天山上 
十二、所长重担  
十三、拒绝迁台  
十四、新的使命 
十五、第一幅图 
十六、新所成立 
十七、“联心”“联资”  
十八、急国家所急 
十九、云雾物理  
二十、大气科学前沿  
二十一、叶、顾、陶  
二十二、人才辈出  
第三章 海浪研究先驱 
一、新的探索  
二、海浪观测  
三、指导与协作  
四、培养与关怀  
五、要点归纳 
六、启动海洋调查  
第四章 推进地震事业 
一、地震研究追溯 
二、国家建设急需  
三、地震台网建设  
四、多途径培养 
五、请进来,派出去  
六、规划与方针 
七、几件往事 
第五章 开创空间物理学  
一、空间时代  
二、开拓新领域 
三、研究集体 
四、理论研究  
五、地面观测与空间探测 
六、模拟实验 
七、新的结果 
八、任务与学科  
九、核试验安全  
十、导弹与空间环境 
十一、空间光辐射 
十二、阿尔文来访 
十三、访问瑞典 
十四、顺访法国、瑞士  
十五、严格而亲切 
十六、继承与创新  
第六章 卫星开创奠基 
一、呼吁倡导  
二、筹组“581”  
三、访苏思考  
四、五项工作  
五、“603”考察  
六、宇航论谈  
七、卫星总体  
八、访问基地  
九、上书总理  
十、繁忙的春天 
十一、轨道攻关 
十二、代号“651” 
十三、到上海求援 
十四、方案论证 
十五、西安之行 
十六、全面展开  
十七、卫星系列 
十八、永载史册  
第七章 重才善教 
一、教书育人 
二、研究生培养 
三、建议与实践 
四、导师的影响  
五、不拘一格 
第八章 亲情、情趣  
一、相濡以沫 
二、慈父良师 
三、兄弟情深 
四、慈爱的四爸  
五、诗词、书法、赏花  
第九章 怀念、激励 
一、遇难  
二、设基金、树铜像  
参考文献  
赵九章年谱  
赵九章主要著述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