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九届学术年会技术科学部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日期:2024-07-02

|  来源:【字号:

627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第届学术年会技术科学部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会议邀请了2023年度技术科学部新当选院士和202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青年科学奖获奖者作学术前沿报告,介绍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展望。报告会分别由何雅玲、李应红、胡海岩、成会明、申长雨院士主持,百余名院士专家参加。

姜澜院士作了题为“飞秒激光电子动态调控制孔”的报告,介绍了国家重大需求中面临的微细制孔瓶颈挑战,提出了飞秒激光电子动态调控制孔新原理新方法,研制了跨尺度准三维超快连续观测系统,揭示了微孔跨尺度形成机理,验证了新原理;介绍了飞秒激光电子动态调控制孔新装备的重大应用情况,并对该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李路明院士作了题为“我国神经调控工程技术的进展”的报告,介绍了以脑起搏器为代表的神经调控工程技术自主创新、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将脑起搏器发展为脑疾病研究工具的技术突破、从脑起搏器到人工脊髓四方面内容,并对以脑起搏器为代表的我国神经调控工程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胜院士作了题为“芯片异质异构集成与封装制造”的报告,介绍了面对自动驾驶时代未来芯片的ppb级别极致可靠性要求的制造发展方向,提出基于集成材料生长器件制造原位表征的真空互联智能制造系统,在核心工艺原子级外延、晶圆级低温混合键合,基于TSV 3D集成封装等方面突破性探索工作,并总结了成果在二硫化钼氮化镓器件异质异构集成、FBAR滤波器和电力电子芯片等战略性和基础性器件制造和封装的进展。

陶智院士作了题为“我国航空动力技术的发展”的报告,从低空经济下航空动力、传统航空动力和新型航空动力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航空动力的发展现状、待突破的关键技术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所开展的全域高效紧凑涡轮动力和分布式推进等研究情况。

朱俊强院士作了题为“轻型涡轮动力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报告,介绍了轻型航空发动机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现状,阐述了轻型航空动力的特征,分析了轻型航空动力研制中所面临的挑战,重点探讨了航空发动机流动和燃烧等方面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其团队研究进展,简要汇报了轻型涡轮动力在国防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郭旭院士作了题为“面向数智时代的结构优化技术与CAE软件”的报告,着重分析了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解决拓扑优化问题时所面临的若干挑战性问题,报告了其新近提出的问题无关机器学习范式等最新进展,还展望数智新时代结构优化技术与CAE软件的发展趋势。

李惠院士作了题为“科学计算新范式:智能计算”的报告,指出了物理机器学习成为求解高维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新范式,介绍了三类智能计算方法包括微分控制方程物理机器学习求解中显式求解、数值计算和机器学习混合求解、物理增强数据逼近三类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

陈立东院士作了题为“热电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的报告,聚焦晶胞尺度结构对电子、声子输运性质的影响机制,阐释高性能热电材料设计原理,介绍了这一领域研究进展,并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蒋成保院士作了题为“重大装备用特种磁性功能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的报告,围绕国家重大装备应用需求,介绍了大应变铁基巨磁致伸缩材料和高性能耐高温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情况。

李殿中院士作了题为“稀土特殊钢与高端轴承研制”的报告,介绍了稀土特殊钢航发轴承钢研究与应用进展情况,展望了我国在特殊钢领域的发展趋势

张荻院士作了题为面向空天国防轻质高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报告,介绍了通过对复合设计与制备、界面及形变调控、复合构效关系的系统创新性研究,创制出系列轻质高性能钛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情况

祝世宁院士作了题为“铌酸锂光子芯片技术和应用”的报告,讲述了铌酸锂晶体的研究从经典光学领域跨越到量子光学领域的历程,聚焦铌酸锂光子芯片的概念和技术发展,探讨了我国在铌酸锂光子芯片研究和产业化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李苏植教授作了题为“基于界面运动行为的材料力学性能调控”的报告,针对材料力学损伤和失效的若干典型问题,详细阐述了调控微观界面运动的新概念和新策略,实现材料高性能化

赵智胜教授作了题为“新型碳材料的创制”的报告,介绍了通过高压相变来创制新型碳材料的路线图,详细介绍了所发现的石墨到金刚石直接相变新机制以及合成出的新型石墨金刚石杂交碳(Gradia),探讨了Gradia作为高性能工具材料、超强导电模具材料以及自润滑轴承材料方面的应用前景。

技术科学部报告会现场氛围活跃,吸引了其他学部院士和部分外籍院士参会。与会院士专家围绕报告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及学科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为推动技术科学发展、发挥学部前沿研判作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附件: